题干

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在句中形容卢沟桥桥面柱头上的石刻狮子雕刻得十分形象,如同真的一样。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萧索:荒凉、冷落。在句中描写了远处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反映出农村经济日益凋敝的状况。

C:我欢悦,是因那时我已粗识文字,知道爱读书,接触了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充盈:充满。在句中写出了“我”经过读书之后,知识日渐增长的喜悦心情。

D: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在句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彩霞色彩斑斓,绚丽耀眼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1 01:38: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1

文学革命运动之后,一般文学革命的领袖人物,不是努力于创作和翻译新文学,就是回头向所谓“国学”方面去努力。……在国故整理上有最大的贡献的,仍要推梁启超氏。梁氏在史学方面的贡献更大……

  每逢一个新的思潮的抬头,必先与旧的思想相冲突,形成各种学术上的论战。……

  文体的论战,是“新青年”派和林琴南,章士钊之流的辩驳,其主要的争论是语体和文言……

人生观的论战,对垒者是唯心论者和唯物论者,其主要的争论是科学能否解决人生的问题……

  文化问题的讨论,是胡适和其他西方文化论者与梁漱溟等的论辩,其主要的争点是中国究竟应否抛开了自己根本的精神而迷信西洋文化的“德”,“赛”两先生……

  政治问题的讨论,是正在争论着的笔战。今日中国应走那一条路以自救?甚么是中国的出路?……胡适等西洋文化论者提出个人本位的民主政治,以为这是中国问题的解答。而梁漱溟等则认民族自救的唯一途径在本着我们东方文化的优点,以改造我们的文化。

  社会史的论战是唯物辩证论者的论战,它的争点是今日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的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它代表了主张国民革命者和主张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笔战。

  ……

  把这十余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蜕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阶段:(一)直觉主义的阶段,这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张君劢等;(二)实验主义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胡适等;(三)唯物的辨证论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郭沫若等;(四)东方文化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等。

------《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伍启元1934年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