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大多数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持鄙视的态度,将其称之为“蛮夷”,并与之保持相当距离。亚洲东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及封闭的状态,其他文明对于华夏文明长期处于尊从和学习地位,中原王朝由此形成孤傲自大的文化心理。奉华夏为宗主与文明中心的观念,在很长的时期被其他文明的拥有者认同,以此为基础,东亚地区形成通行的天下秩序,中原王朝根据文明的类型划分夷夏,其被称之“蛮夷”包括华夏以外的其他文明,它们或为受中原王朝管辖的边疆民族,或为接受中原王朝羁縻的域外势力,或为通过朝贡与中原王朝交往的远方他国。在地理分布方面,以华夏为中心的部分较清晰,与蛮夷毗连的区域较模糊,同时蛮夷的范围可由边疆向外部扩展。

——摘编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1期

材料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外交涉、通商事务随之增多,经常办理对外交涉的部分官员开始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道光皇帝采纳这些人的“权宜之计”,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这时,因皇帝和太后逃往热河,被迫留京的恭亲王奕䜣由于经历了与各国使节谈判的过程,深感清廷“夷务”处理混乱不堪,“弊在体制”,加之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已成定局,于是萌生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的想法。1861年l月,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下设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

―摘编自《史学月刊》2015年6期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1-09 08:3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以来,为了救国,传统不断遭受批判、遭受毁灭;而为了激发爱国热情,传统又不断被神话、被夸张,让人爱得不着边际、不实在。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爱国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可以爱的,真的少得可怜,我们甚至都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多爱自己一些……
材料二:爱国,救国的动力;救国,新文化的目标;最后,当我们再也无法高举我们的民族标志——传统文化之时,我们发现存亡的危机仍然时刻存在。新文化,能给出一个爱国的理由吗?新文化,究竟在救国还是在卖国?如果,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一直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放弃来标榜新的文化,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消化的西方各种思潮来充饥、以填补人文生活中形成的空白,那么,我们必须像崔健呼喊的那样:从头再来!
材料三: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真答复。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
请回答:
(1)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
(2)你怎么看待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
(3)“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赢得多数人的赞许”。用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举出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