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国工匠》是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他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 所缔造的神话。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者,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专业,你的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

大国工匠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大国工匠身上蕴含的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用行动书写爱国精神。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能拓展人生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大国工匠的故事为什么能引起社会热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3 09:4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大国工匠身上的职业精神能给社会公众以先进的文化熏陶;②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大国工匠的故事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照亮人们心灵,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大国工匠身上所彰显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共同的价值追求;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坚守。大国工匠的故事所蕴含爱国、敬业精神,能够引领社会思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昏断想

       ①城市的喧嚣被客车甩在身后,返乡的心情急迫里带着轻松。

       ②走进村头,天已近晚。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在不经意间触发了诗兴,原来诗歌就在这乡村近晚的炊烟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到了浓得化不开的程度。我在村头下车,想体验久违的乡野暮景。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笔下多次出现的故乡小村依旧,静得像一幅画。四野平旷,蛩声入耳。西天最后一抹晚霞把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似是倾尽一日的力量试图留给我渲染极致的印象。浓墨重彩的大写意在乡人匆匆的行色中不讨巧不媚人地铺排着。放羊归来的老汉,披一身晚霞,鞭声吆喝与羊咩犬吠相应和,处处自然,时时有趣。我仿佛天外来客,与这些真正的自然之子格格不入。

       ③放下行李,在奶奶的捶布石上小憩,凉意袭人,心中却备感温暖,那是对家的渴望,是温馨的怀旧,是历经沧桑又长久疏离的感慨。摸摸平滑的纹路,嗅嗅苍翠的青苔,满怀情意。他们像故交等待着我的到访和归来,不嫌弃我的仆仆风尘,不聒噪我长时间的音讯不通。河边柳是上了年纪的时光记录者,应该存有我曾经水中摸鱼、河岸照影、树顶掏鸟蛋的儿时印记,也不会忘记我清明时给他留的伤痕,春来为他吹奏的柳笛音,夏夜在他怀里听到的乡情野闻。站起身,摸一摸粗糙的树皮,为他的隐忍无语叹服良久。手栽的白杨高耸入云。他的身下有我捉蚂蚱和蟋蟀时跌跤的印痕,也有割草时用镰 刀在他身上刻下的符号,那一年高考落榜和父亲怄气时的泪珠似乎也还在。飘舞的叶片似是声声召唤,唤醒我的记忆,带我回味那青涩的过往。奶奶的笑声、妈妈的唤归声在空气里酝酿,跟清风应和。沉浸在玩乐里、投身于游戏中、迷失在熔金落日和迷蒙烟树里的我不舍离去,而她们的呼唤化成了线,我变成了恋家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飞回来了。

       ④掌灯了,家成了温馨的壳,这壳里,爷爷的旱烟光、爸爸收工归来的疲惫身影、妈妈为爸爸拂尘时的小怒、奶奶灯下纺线时墙上的留影,变成清晰的画,在脑海里映过,在田野的寂寞和夜幕的纯净里放大。我告诉自己,于这一切,这一刻,我不是过客,也不是看客,我是个归人。

       ⑤老迈的爸爸早已经铺好了炕,躺上去,阳光的味道似与城市里的截然不同,那里面,有我舍不掉的亲情和化不开的乡情。菜已上桌,酒瓶已开启,茶也正浓,推杯与换盏间放开了束缚良久的心胸。这时候,肝胆相照,心底无私,那是在牢笼般的钢筋水泥和豪奢霓虹下体验不到的,那是放纵了身心投入天地宽阔里的惬意和自适。

       ⑥几个月来,渴念在这一刻得以慰藉,但相见也预示着告别。我不知道,一旦离开,谁能为 我梳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让我在这宁谧的时空里永安我的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