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近来,我市开展“百警联百校,禁毒校园行”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下是某校禁毒活动专题的展板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件传真】

云阳县16岁的小男生秦某,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没回老家,秦某从小被寄宿在亲戚家中读书。由于秦某父母很少对他关心过问,更疏于教育和引导,导致秦某逐渐叛逆。初二起,秦某开始与社会上涉毒人员交往并染上毒品,最后走上以贩养吸道路,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

【法律知识】

【毒毁人生】

《2015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有146.5万人,比2014年占比提高了5.4%,吸毒人员出现低龄化趋势,2015年新发现的未成年吸毒人数就有1.4万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2-12 11:4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

——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

——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