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回,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初小,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21 03:0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因为在它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②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适应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要求。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选出以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的新一届人民政府,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这是极富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加速我国现代化的建设。
      ③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记得60年代初《科学家谈21世纪》出版后,一些人把书中的描绘当作科学幻想。但曾几何时,什么机器人干活,太空遨游之类,早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即“克隆”技术)等,又反映现代科技的新发展。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④值得庆幸的是,一批热心少年科学普及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放眼祖国的未来,从加强和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需要出发,投注了许多精力和心血,为青少年朋友编撰了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该书文字简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查阅,全面介绍古今中外人类科研成果、科技精英及主要科技知识,小读者们阅读之后定会受益匪浅。
      ⑤青少年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令人羡慕的新一代跨世纪建设者。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做出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