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____,但它是____作用中并不可少的物质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____色____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 ____.
①C(s)+O2(g)═CO2(g);△H1 C(s)+ 12 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 12 O2(g)═H2O(l);△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
材料一: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一批年龄在10岁到15岁的少年,在15日登船出发,目的港是旧金山。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远涉重洋,踏上美国的土地。……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但是进行到第10年,终因遭到反对,半途夭折,功亏一篑。材料二:据国家教委公布的数字,80年代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愈30万人。材料三: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了《爱尔兰时报》助理总编唐纳荷的采访时说到:“中国在爱尔兰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叫萧伯纳,他说过:‘我们是朋友,如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每个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的一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开放、学习会使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一事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重大运动中的举措?(2) 派青年才俊出国学习是为什么?中途召回又是因为什么?以此你有什么感受?(3)材料二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4)说说你读完材料一、二、三后的感受。
Yesterday was Sunday. Tom was at home. He got up at six o’clock in the morning. He had rice for breakfast. At eight he helped his mother do the housework. At nine he watched TV with his father. He cooked fish for lunch. At four in the afternoon he washed his clothes. He went to bed at ten in the ev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