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若集合M=x|y=x-1,集合N=y|y=x-2,那么MN=(    )

A:1,+

B:1,+)

C:0,+

D:0,+)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6-05 02: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了尊重。不谢幕

陈洪娟

    去年,我应邀担任某校园艺术节的评委,观看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而最令人感动的是那曲没有谢幕的二胡演奏。

    当红色的幕布徐徐开启,十个手执二胡的少年已经端坐在舞台中央,一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琴声渐起,他们为大家演奏的是二胡名曲《赛马》。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琴声,把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场鸦雀无声,仿佛都来到了那广袤无垠、策马奔腾的美丽大草原,伴随着琴声在辽阔神秘的大草原上纵横驰骋……

    演奏结束.全场观众在沉寂了数秒钟之后,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按照惯例,这时候,演奏的小演员应该起立向观众鞠躬谢幕,然后依次退场。可是这群小演员却端坐不动,只是报以灿烂的笑容——直到幕布徐徐拉上。这时,我听到观众席上传来阵阵骚动,评委之间也有人交头接耳。

    演出结束,《赛马》以0.1分之差屈居第二。我很替他们惋惜,如果不是因为谢幕出了问题,他们完全有实力拿第一。回台后的时候,我正好碰到他们的指导老师,我很坦诚地说出了我的想法,并不客气地向她指出:“作为一名指导老师,不仅要教会孩子高超的琴艺,还要让孩子懂得尊重观众。”

    指导老师笑笑说:“我教过孩子,而且以前我们也一直在演奏结束后向观众鞠躬致敬。”

    “那为什么现在不这样做呢?”我疑惑不解。

    指导老师用手指指坐在化妆间门口的一个孩子问我:“看到那个孩子了吗?去年因为车祸他右腿残疾,身体恢复以后坚持参加演出。每次演出结束谢幕,他都努力坚持起立向观众致谢,但有很多次都站不稳,尤其是退场的时候,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步走下舞台。为了不让他感到尴尬和自卑,所以我决定,_______有他参加演出,我们_______不用谢幕。_______我们因此错失了冠军,_______这样的做法我们不会改变。”

    听着指导老师的话,我忽然心生感动。他们不谢幕,不是因为不懂得尊重观众,而是为了不把自身的阴影像尘埃一样落在那个腿脚不便的同伴的心灵上。在他们的心里,比任何人都懂得“尊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

向楠

    ①学以致用,这个原本在大多数人看来毫无问题的观念,最近遭遇不少人挑战。有人指出,我们当前的学以致用观过于功利化,“有没有用”几乎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使当前缺少真学问与真学术。

    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学以致用观比较流行;73.5%的人认为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受访者中,“80后”占39.3%,“70后”占35.5%。

    ③调查中,受访者对于学以致用观的利弊莫衷一是:29.5%的人认为利大于弊,15.5%的人感觉弊大于利,33.7%的人觉得利弊相当,还有21.3%的人觉得“不好说”。

    ④今年4月,由20名大陆大学生组成的“西安世园使者团”前往台北市参加“花博会”交流活动。广州媒体人丁晓洁也随团参加此次活动。在台湾大学访问交流时,丁晓洁发现,台大近50个系中,竟有15个系与农学、动物学有关,比如农艺学系、园艺与景观学系、兽医学系、昆虫学系等等。

    ⑤“台大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的一名教师告诉我,与大陆年轻人不同,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动植物研究兴趣浓厚,台大农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的经济、金融等专业。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报考。在他们看来,‘学以致趣’比‘学以致用’更有价值。”丁晓洁说。

    ⑥不过,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认为,学以致用观流行不但不会带来危害,反而适应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如果不以“用”作为指导,只会浪费时间,无益于自身发展。

    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绪山曾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以致用观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参与观念,赋予国人较多的务实精神;从消极方面来讲,功利性地以“用”为目的,使学术脱离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应有轨道。同时,这种观念容易使一切智力活动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以实用技术为追求目标是短视的,想要在根本层面上经世救国,需要把精神层面的改造也作为追求的目标。

    ⑧为何学以致用观越来越流行?调查中,68.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功利化的必然结果;59.1%的人觉得是由于“社会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长远思考”。此外,52.4%的人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人历来重视实用性思维;51.7%的人感觉是由于“学以致用”能给人带来短期、实际的利益;34.1%的人指出,这是受到强调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影响。

    ⑨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毅衡分析,学以致用观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儒家文化强调“学而优则仕”与“经世致用”,这是学以致用观的直接源头;其次,近代以来,随着国人逐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整个社会将关注焦点放在如何尽快把知识用于发展生产力上,“实用”成了学术发展最主要的目的,兴趣、好奇心等其他学习目的受到压制。

    ⑩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生谢潇看来,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导致当前学术急功近利,很多研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缺少前瞻性思维。即便偶尔有新观点,也经常会被批评为“不切实际”。“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突破最开始都源于天马行空的‘空想’,‘学以致用’不过是附属品,‘学以致知’才是学术根本。”

    ⑪“现在应该适时改变过于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了。”赵毅衡建议鼓励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以兴趣、好奇心为指导进行学习。在应用性并不强的理论性课题申请中,不要总逼迫研究者写出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不论是论文数量还是研究者数量,中国学界都非常多。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追求学术研究的质量,打造创新型人才。我们应允许甚至鼓励一部分人挣脱学以致用观的束缚,做一些‘无用’的思考。”

    ⑫调查中,55.7%的人表示很支持赵毅衡教授的上述建议。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17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