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作者和背景了解作品。对于阅读,我国向来讲究“知人论世”,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是如此。由于小说的题材来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建议读者先对作者的生平经历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现实去理解作品。但是同时也要明确: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保尔不是一个人。保尔是作者创造的一个典型,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青年革命者的典型。
二、紧扣指写精细阅读。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第一遍可以泛读,整体粗略浏览,大概了解故事情节及主要内容等。第二遍则要“精细阅读”,精细阅读的钥匙就是描写。具体地说,小说中的人物指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总是有许多东西值得读者细致品味的,这就叫“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将品味感悟的内容及时圈画下来,形成批注,这就是精细阅读.那种浮光掠影式的“浅表式阅读”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三、绘制故事结构与人物关系图。读完整部小说后,读者要能抓取故事结构,即以时间先后排列整个情节的顺序。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公(重要人物),保尔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他面对了哪些问题,又如何一步步解决了这些问题。由于这部小说是前苏联作品,人物众多,有的名字还比较长,可以把他们写在纸上,分一分这些人都和主人公保尔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有怎样的性格,这也能帮助读者对小说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注重“拓展”与“链接”。《钢铁是怎样始成的》发表以后,影响巨大,译本众多,仅中译本就有四五个版本,这对于读者来说是好事,有兴趣的话将几个版本进行比较阅读。除了小说之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被改编为绘本、电视、电影等,这些虽然是读者了解故事的途径,但不能代替阅读原著。最好的办法是将两者结合,相互链接,拓展延伸,这样会触类旁通。读者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好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议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利用好各种形式的相关材料来辅助网读,这些资源能够从另外的角度帮助读者更好地走进那样的时代、去亲近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