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有的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秦始皇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他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此,他采取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西汉时期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4)写出秦汉时期北方的劲敌。请问西汉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反击这一劲敌?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7-16 05:3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或郡县制 )
(2)诸侯王势力强大,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4)匈奴;汉武帝时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人有品

星云大师

    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

    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就会与现实脱节,与良心相违背。人品是开展个人生命价值的关键,有品胜过有学;有德胜过有才,所以做人要有品格、做事要有质量、生活要有品位——有“品”才能彰显处世态度的合理性、道德性,才能创造生活的多样性。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只重视所谓的民生必需品、健康补给品,甚至有各种的医疗备用品等等。其实,在人生的另一个精神层次上,尤其需要有各种“营养品”,例如:

    礼貌是必需品:有的人言行举止总是莽莽撞撞、冒冒失失,弄得人家难以忍受,还自以为是无拘无束、洒脱自在。殊不知这是无知、幼稚的行为。礼貌是做人的必需品,有礼才能让人又敬又爱。

    信仰是补给品:人在世间生活,不论工作、家庭朋友,多多少少都会有阻力、误会、难解之处。这时候精神力量便显得格外重要,而信仰就是内心最好的补给品。正确的信仰不但有利身心发展,并能开发正确观念。

    能力是备用品:所谓能力,会做菜、会写作、会画画、会行政、会策划、会演讲,甚至会解围、有创意、懂研究,都是能力。人宁可有能力,备而不用,而不能没能力,致使要用时却干瞪眼。

    不守信用是违禁品:一个人没有金钱、地位,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即使赚了大钱,那也是一时的,往后就是花上千金也买不回来。信用是人们最大的资产,万万不可失去。

    不耐烦是半成品:养成耐烦的性格,才能胜任大事。有的人对人讲话不耐烦,造成彼此嫌隙;有的人做事不耐烦,最后功亏一篑;有的人耐不住一口气,弄得前功尽弃。所以,做人要有恒长心,切莫急于一时。

    嗔心是毒品:据医学研究,人若经常动肝火,体内易产生毒素:久而久之,毒素无法排出,就会惹病上身。所以做人切忌嗔心动怒,才能长保健康。

    好名是装饰品:有名,若是经过个人努力所得,继而藉此名位帮助更多人,并非不好。但如果只是沽名钓誉、爱出风头,如此好名,就值得商榷。

    好名的人,如同只懂得化妆,却不注重内在的修养;又好比穿着华丽的衣服,内心却充满贪、嗔、愚痴。所以爱好虚名的人,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凡事都重视品质,产品品质越好则经久耐用。同样做人也要有品德,才能历久不败。如果一个人拥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学问,但做人失败,那也只是表面的光荣,不值得歌咏赞叹。

《新一代·上半月》(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