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两次在孟加拉所得到的见闻,使我相信它比埃及更富有。它输出大量棉花、丝、米、糖和牛油。它出产足够它消费的蔬菜、五谷、鸡、鸭。它有极丰富的各种各样的鱼类。从拉祁马哈尔一带到海,有无数条通向恒河的运河,都是在从前为了航行和灌溉而用大量的劳动力挖掘的。

——法国旅行家培尼埃游历孟加拉见闻

材料二 当殖民者占领孟加拉后,他们首先窃取了孟加拉的国库,仅此一项,就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带来3 700万英镑……这个公司使印度人民遭受了无穷的苦难,仅1770年的大饥荒就饿死1 000万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短短的20年间,孟加拉乡间的许多地方都已化为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了,地面都长满了野草,农民被掠夺,制造商被压抑,饥荒一再发生,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不断减少。

——英国议员在孟加拉统治20年后的描述

请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2-09 02:0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美美与共(节选)

费孝通

    ①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②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③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