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回答下题
 
1990年
2000年
2006年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GDP(亿元)
202.14
112.84
1540.58
616.95
4820.26
1428.80
人均GDP(元)
3617
1438
26692
6948
78801
15363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111.41
318.92
85.27
76.43
54.25
8.93
【小题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小题2】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01 06:4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老 妪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⑮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⑯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