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怪坡”是大自然中一种奇妙现象,在“怪坡”上,水可以自行往高处流,人骑在自行车上无需蹬车就可以自行冲上“怪坡”的坡顶,可是要想从坡顶下来就必须得用力蹬车才行,你说这种坡怪不怪!近些年,许多旅游城市的著名景点中也相继出现了“怪坡”,“怪坡”如此的神奇,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参观、体验后连连称绝,大呼不可思议!没法用常理来解释啊!甚至有的报刊大肆宣扬“怪坡”是鬼神作祟.

在图甲中,左侧公路是厦门的文凭路,右侧的上坡路就是著名的厦门“怪坡”.许多科学工作者来到这里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先排除了由于“重力异常”、“磁场干扰”的可能性,然后利用专业测量高度的仪器﹣水准仪,选取“怪坡”上不同位置作为研究点,反复多次测量其实际高度,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怪坡”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数据显示人们亲眼看到的“怪坡”中沿“上坡”方向选取的研究点不是越来越高,而是依次降低,这个95m长的“怪坡”的坡顶比坡底还要低出1.6m,它的“上坡”其实就是个真正意义的下坡,难怪水会往高处流!

原来,怪坡与文凭路之间的小山坡(如图乙的3D俯视效果图所示)作为参照物,给人的眼睛造成了强烈的视觉误差,这实际上是左氏错觉现象.左氏错觉是指人眼受周围参照物的影响而产生不真实的视觉感受,就像图丙中的长线原本是平行的,但是在周围短线出现后,视觉受到干扰就认为那些线不平行了.怪坡原本是向下的下坡,但是,两条路之间的小山坡的面积快速增大,就好像是由怪坡向上和旁边的文凭路向下延伸导致的,从而形成了错觉,我们被自己眼睛看到的景象欺骗了.由此可见,“眼见为实”有纰漏,科学测量正乾坤.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8 10:1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李  拯

①读罢韩愈的《劝学解》,脑海中常常浮现当年场景:国子先生韩愈晨入太学,正欲对学生传道授业,言未毕而遭学生反问,“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不知虑此,反教人为?”然而,正是在这命与仇谋的艰难境遇中,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信念,才更显珍贵。

②如冬梅,因寒风来袭而愈显其幽香;如煅剑,因用力敲打而益增其锋芒。在韩愈身上,勤奋是逆境的坚守,是日常的修炼,有着夸父逐日的执着,蕴含水滴石穿的坚忍。就此而言,稍有懈怠,略有迟缓,则不可谓之勤矣。曾国藩曾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弛则百处懈矣”。

③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青年***常常以此自警自励。心勤而身懒,则无非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口勤而手懒,则不过是眼高手低、口惠而实不至;昨勤而今懒,则必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懈怠的病菌一旦侵入,就会四处扩散,不断摧营拔寨,直到腐蚀整个肌体、攻陷精神城堡,矢志勤奋又怎能不慎独慎微?

④观历史兴亡之变,察古今成败之理,功败垂成也好,功亏一篑也罢,失败往往是走过了90步,却不能坚持走完剩下的10步。一部二十四史,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年轻时底定江南、雄姿英发,在位日久而锐气渐消、惰气益长,晚年沉迷佛法,终至身死国灭,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以史为镜,懒惰之害,懈怠之危,于斯见矣!

⑤晚清洋务大臣曾国藩,既是书斋里的饱学之士,也是疆场上的建功之将,而最令后人称道的,还是他的修身功夫与勤奋精神。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国藩坚持每天记日记,某天晚上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写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真可谓下流”。

⑥有这种自省,才能不为懈怠所缚、不为成绩所惑;有这种自律,才能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声色所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就是一首好诗。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忍,没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修炼,哪能轻易见到彩虹?

⑦韩非子阐述竞马的要诀,其一就是“不耻最后”。不怕梦想太遥远,就怕不能坚持到底;不怕目标太远大,就怕懒惰磨损了斗志。追逐梦想的人应该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坚持勤奋、驰而不息,纵然山重水复,也必会柳暗花明,在险峰之上收获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