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云:“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怎么理解?初三年级提出做“最静的初三”,这又寄予了师长怎样的期望?你怎样理解“静”?“静”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请你以“静”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或者议论文,题目自拟。
题目二:刘慈欣在《乡村教师》中写道:宇宙中的高级生命发现了地球文明。他们疑惑这样的星球在如此荒蛮的宇宙空间里,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怎么会有生命和高级文明存在。他们更是疑惑,这群生命体记忆不能遗传,只能靠后天口耳相传获得信息,他们的文明到底是如何演进的。原来,这个在他们看来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承担如此重任的,是“教师”这一角色。
未来教师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和老师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完成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静的魅力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静,纯粹而自然,却飘渺难以言喻。很多时候,我们都惊觉于周遭的安静。静的美妙,在于其合乎人心,恰到好处;也正因此,日陷喧嚣的我们对其深深向往。
在宁静中,我们才能听到心灵真实的诉求。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毕业典礼上告诫那群即将离开象牙塔的学子们:不要让外界的声音淹没你的内心。在这个充斥各种成功论、奋斗史词典榜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