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集权的强化
下列事物按一定的从属关系组合正确的是(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皆俱。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钉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钉(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俗话说红梅报春,小梅同学特别喜欢梅花,他发现梅花还没长叶就先萌发了,于是思考:花芽的萌发是否也和种子的萌发一样不需要光呢?小梅设计了一个实验对其进行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腊月准备两盆生长状态相似的梅花,选择其中一盆覆盖黑塑料袋儿,一盆而不覆盖黑塑料袋儿.两盆梅花都放置在阳台上.
②定期给两盆梅花浇同样多的水,观察现象.
③春节前后,两盆梅花同时绽放出许多花蕾,并陆续开了花.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 ”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 ”的“夷”表示“平常”的意思。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 ”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材料一:中国汉字早在商朝就已经形成成熟的甲骨文。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商周时期形成金文篆书;秦朝统一了汉字,小篆成熟;秦汉时期又形成了隶书;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沿用至今。
材料二: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福泽世界的科学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