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鲵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性凶猛,喜肉食,常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夜间活动。对水域的清洁度和酸碱性要求较高,耐饥饿。食物缺乏时,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幼体发育为成熟个体时间漫长。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近年来数量有骤减趋势。

分析大鲵数量骤减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3 11:38: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原因:全球变暖,降水减少,人类活动导致其栖息地通受破坏,供觅食、栖息等的水域日益退化。工农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水质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大鲵生存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因数量较少,水利工程堵塞了大鲵繁殖交流的通道,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加之人类大量捕杀,大鲵数量骤减。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鲵原生态生存环境,人工孵化培育大鲵幼苗,增加成活率;加强对大鲵资源的动态监控。在山溪和河道上面修建专门通道,以增加繁殖场所和交流的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