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9月3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在讲话中承诺:“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材料二:据共同社2016年7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召开了旨在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措施的专家会议。为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会议将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及技术革新的措施。然而在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并不认同新庙宇的减排义务,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批评。各国认为必须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这恰恰需要各国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投入。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1-09 09:52: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针对客观的气候变化情况,人们制定了应对这种气候变化的国际性公约,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中国的积极应对可以促进绿色和平的进程;日本的错误思想会损害人类共同的利益,不利于解决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气候问题。③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方法论思想。④各国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应对,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