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现有生活中常见的四种未知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食盐、纯碱、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和使用过的生石灰干燥剂。化学小组为了确定每种未知固体的成分,将它们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后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1: 分别取样于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②、③ 完全溶解,①、④ 均在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且①中有明显放热
实验2: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上层清液,加入试剂A ③、④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3:分别取样于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试剂A白色固体均消失;①③④均有气泡产生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物质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
(2)物质②为____ ,试剂A为____ 。
(3)实验3中,试剂A与物质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
(4)通过实验判断,物质①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2 09:39: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aO + H2O = Ca(OH)2,\u98df\u76d0\uff08NaCl\uff09,\u7a00\u76d0\u9178(HCl),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u2191 \uff0cCaCO3 + 2HCl = CaCl2 + H2<\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高炉、土法炼钢铁、群众运动。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