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8H18(1)+ 252 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1)+ 252 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C:C8H18(1)+ 252 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D:C8H18(1)+ 252 O2(g)═8CO2(g)+9H2O(1)△H=﹣48.40kJ•mol﹣1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中,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对撞发生湮灭而转化为一对光子.设正、负电子的质量在对撞前均为m,对撞前的动能均为E,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对撞后转化成光子的波长等于( )
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cos∠ABC等于( )
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的范本是( )
已知: i.R1CO18OR2+R3OH →一定条件 R1COOR3+R218OH
ii.
ⅲ. (R1、R2、R3代表烃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类方法。“经”是儒家经典,“史”指史籍,“子”是诸子百家和宗教著作,“集”则为文集。四部之关系,可以《春秋》一书予以说明:《春秋》虽为“经”,但孔子作《春秋》,实述旧史,故“史”与“经”通。而“经”“史”皆是文章,则“集”亦与“经”“史”相通。而出于孔子之手,为孔子一家言,则“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在中国实皆相通。
——摘编自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材料二
1861年,冯桂芬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学术分类方案,该方案包括“中学”和“西学”两大门类,“中学”又包括经学、史学、古学(文学)三科,“西学”包括“历算之学”(天文、历算等学科)和“格致之理”(光学、化学等学科)。在中西学术的配置上,他提出的原则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903年张之洞提出“八科分学”的方案,将学术分为八科:经学、政法、文学、医、格致、农、工、商,该方案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学术分科的基础。1913年,教育部公布了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这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分类“四部之学”在形式上完成了向近代分科性质的“七科之学”的转变。
——摘编自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