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与溴水反应,且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6 mol Br2
B:可与NaOH溶液反应,1 mol该物质可与4 mol NaOH反应
C:一定条件下1 mol该物质可与H2加成,耗H2最大量为8mol
D:维生素P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2013年2月,中国海监在钓鱼岛海域放置浮标(如图)以监测我国领海的水文变化。监测发现,从春季至夏季,海水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导致密度下降。此过程中,若浮标体积保持不变,则( )
小光栽了8棵树,小刚栽了27棵树,还有30棵树没有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总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57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当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形成: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着:____ ____ 兴: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