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冼(xiǎn)星海在巴黎

    一九二九年,二十四岁的冼星海,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了。他在远洋轮船上找了一个工作,就趁(chèn)这个机会到法国巴黎去,实现他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巴黎,冼星海的生活很艰难(nán)。他在饭店洗碗,在理发店扫地,还给别人看孩子、守电话、抄乐谱(pǔ),甚至拉着提琴到街头和咖啡店去卖艺(yì)。

    在那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他好几次在楼梯上晕(yūn)倒,在马路上饿倒。但这都动摇不了他学习音乐的意志。

    后来,冼星海的音乐天才和苦学精神,得到了巴黎音乐家的赏识,他们给冼星海很多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冼星海终于考进了巴黎音乐高级作曲班。他是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东方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9-27 02:09: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 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 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 (填“增加”或“减少”);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 (填“增强”或“减弱”),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 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 ,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 ,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 ,“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