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读海南岛图,完成下列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2-13 06:2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神游荷塘  “士”的回归

朱世丽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人的感情世界。朱自清调动艺术表现手段,将蓄积已久、不吐不快的情感诉诸文字,郁积之情得以畅释、转移。在创作上,他热衷于自然。他把自然人性化、人格化。他能与自然交流对话,情趣盎然、物我两忘,达到“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执着于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大特征,唯有在那里,才能解脱名缰利锁,潇洒自在。即便是表现“颇不宁静”,“ 荷”亦“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作者运用比喻等技巧,也写出了作者在此境中的感受﹣﹣静谧的荷塘边,勾起了作者对冰清玉洁、特立独行的品格的自我期待,特有的景、物、光、色、味的浸漫诱惑下,他的灵魂潜入到另一世界﹣﹣那是一个由真与美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和谐纯净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远离尘嚣,无物的困扰,无权的左右,那是朱先生苦苦追寻的“士”的家园。

    朱自清在《你我》中讲:“我依着时光老人的引导,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世界民’,这条路非走不可。”为什么非要走这“忆之路”?因为现实“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暂时只有逃避一法”。为何“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一个具有仁爱思想的“士”,当然是“不能或不愿参加”到屠杀者的行列。他逃避法之一,便是“忆之路”,而忆的结果则是对自己的解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外也只能是廉价的新瓶装旧酒的伤感。”社会形势的前逼后追、日常琐事塞实了他的心房,一颗“士”心几乎被吞没,精神家园濒于沦丧。那么,神游荷塘,仿佛梦魂归家园,漂泊的“士”魂回到了心室,心灵复苏了。这是陈酿的“旧酒”从死封的“新瓶”中潜溢出来,弥漫朱先生周身,熏香、微醉。尽管这醉意是微微的、淡淡的、暂时的,但足以慰藉他的心。

    既然朱先生坚守的是“士”的品格,怎样理解他早期参加的文学革命活动呢?这是一个青年儒士的积极用世的态度,“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的体现。这与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年轻时不是一致的吗?然而将近而立之年的朱先生,所志的“道”已被摧毁殆尽,“学而优”亦不能“仕”;在现实中他不可能“达”,也就无法“兼济天下”;他连“独善”的起码条件也不具备,没有“士”的基本生活保障,没有自在的生存空间,没有自由自主的权利,任凭他怎样坚守而现实无“士”的立身之地。于是,他在艺术的真实中为苦闷的灵魂寻了一方宁静的乡土﹣﹣月下荷塘,从而获得了心灵的真实感和解脱感。

(节选自《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同类题5

阅读《故乡的罗猛塘》,完成小题。

故乡的罗猛塘

    ①每隔几年,我都要带着孩子们返回故乡,一边到墓前探望已离去的父母,一边看看故乡的新面貌。

    ②我的故乡,后面是一片绿色的山,前面是一口二十里长、犹如月牙形的罗猛塘,从村头伸延到村尾。多年不见,故乡一切都在变,变得越来越美丽。但是,曾经与我一起幸福地度过童年时代的罗猛塘,如今,我一看到她,一种混合着甜美和辛酸、快乐与痛苦的感觉,立即流遍了全身。

    ③六十年代,父亲常常给我讲起罗猛塘的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位财主女儿叫阿秀,她悄悄地爱上了村里的一位穷秀才,财主知道后,将穷秀才痛打了一顿。然后,把阿秀关在家中,不准她与穷秀才相会。尽管财主给女儿每餐送上来的都是山珍海味,可是,阿秀却总是吃不下去。她在房中天天想念着穷秀才,日长夜久,阿秀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七月初七,财主放了阿秀。这天晚上,阿秀约穷秀才偷偷地来到罗猛塘边相会,他们在一起诉说别情。然后,就一起投入罗猛塘自尽了。财主不愿意女儿和穷秀才在一起,把阿秀埋在南岸,穷秀才埋在北岸。过了不久,他们俩变成两棵香蕉树,每逢七月初七夜,穷秀才都要划着香蕉树过南岸去与阿秀相会……

    ④故事是动人的,罗猛塘也像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样,让人喜欢。每到八月中秋,全村男女老少都要提着鱼筐到塘里去抓鱼。有一次,我与爸爸抓到一条几斤重的大鲤鱼,回家后,妈妈将大鲤鱼和咸菜煮了一锅,喷香香的,全家高高兴兴地吃了一场。我小时候喜欢钓鱼,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就拿起钓鱼竿去罗猛塘钓鱼。那时,罗猛塘里的鱼很多,每次钓鱼我都不会空手而归。

    ⑤更让乡亲喜爱的是,每当稻田干旱时,罗猛塘的水就化作瀑布流向田间。她成了乡亲们生命的源泉,时刻滋润着故乡的土地,滋润着故乡的人。当我呼吸着从罗猛塘中吹来的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时,我的心与这微风里悠悠忽忽的鱼米之香,与这清醇沁腑的清泉,渐渐地融化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我知道,我的成长离不开故乡罗猛塘水的养育。正因为这样,尽管我在遥远的异乡,也心心念着她。

    ⑥罗猛塘四季常青,景色宜人。特别是每当夏天来了,塘里就荡起一层层的涟漪,犹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蜿蜒于一片片轻轻摇曳的芦苇林和连绵的稻穗之中。傍晚,如果你漫步来到塘畔,那不计其数的鱼儿,从水中跃起来抢食。那鱼塘中年轻的男女,正摇着香蕉树做的小船,一边哼着家乡的歌谣,一边撒鱼网,简直像蓝天里的燕子一样幸福快活。

    ⑦可是,南巡的春风吹到罗猛塘后,据说,村里那几位先富起来的有钱人,他们不是向荒山荒岭要钱,而是盯住这长宽二十里的“绿水”,雇了好几百人,在一个多月里,挖沟引水,把三、四米深的鱼塘水排干了,办了烧砖厂。从此,罗猛塘的上空,从一片晴朗的天堂,一下子变成了乌云密布的天空。没有了水,没有了鱼类繁殖,罗猛塘失去了她秀丽、动人的光彩,干枯的罗猛塘,荒荒凉凉,垃圾成堆,十分丑陋。乡亲们眼巴巴地看着这一情景,心都碎了。

    ⑧如今的罗猛塘,尽管是那么丑陋,终究还是故乡的罗猛塘。我多么盼望会有一天,笼罩着罗猛塘上空的迷雾消散,重新恢复她往日的风采。当我下次返回故乡时,故乡的罗猛塘,不再是垃圾成堆的凄凉场面。

    ⑨啊,昨天失去的就让她失去了。当她从迷惘中走出来时,定是清新芬芳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