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机器换人”正在加速让中国工业走向标淮化。在东莞首个“无人工厂”——长盈精密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工业机器人代替了传统的打磨工人,原本650人的车间减少到60人。生产线数据对比显示,机器手上岗以来,产品不良率从超过25%降至不到5%,而产能从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万件。与人工相比,机器的优点无疑是明显的,并有助于将人从简单、繁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但是,机器“抢饭碗”带来的就业冲击,也加剧了当前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
目前,“机器换人”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机器换人”之后的产业接续和平稳过渡,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因势利导,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应对。第一,提高奖补力度,推广应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加快高危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第二,制定具体的职业技术培训规划,提高工人。人机结合”的职业技能素养,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工人;第三,鉴于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还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资金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培育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