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22 11:4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为什么喜欢猴

王逸之

    猴年以来,有关猴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早在去年暑期,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新发行的第四轮猴年邮票,大版的价格从38.4元暴涨到了1100元,升值近28倍;春晚的年吉祥物图案,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猴年甚至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有媒体预计2016年“猴宝宝”将扎堆出生。

    为什么我们喜爱猴呢?论造型可爱,羊和兔也不差;论机灵乖巧,鼠和狗也够格;论神通广大,更比不上呼风唤雨的龙。有意思的是,我们喜爱猴,却没有制造什么有关它的褒义成语。“沐猴而冠”“心猿意马”都不是什么好。然而,相比较“蛇蝎心肠”“过街老鼠”,猴的形象并不差。这么一个既不太好也不太坏的形象,凭什么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细想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猴像人,有“人性”,我们在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狙公喂猴,“朝三暮四”则猴怒,“朝四暮三”则猴喜,所得不多不少,却引发了喜怒变幻,说的不正是芸芸众生的模样?退一步,就是“食色,性也”的动物;进一步,也可以是脱胎换骨的人。

    再以猴形象的集大成者《西游记》为例,孙悟空调皮、古怪、爱捉弄人、向往自由、蔑视规矩,这些特征,使他谈不上完美,却很接近一个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而悟空后来皈依佛门,追随玄奘普度众生的理想,历经磨难,成为盖世英雄,这恰恰也像是人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艰苦跋涉。有不足也有追求,既滑稽又伟大,悟空是这样,人不是也很类似?

    再看《西游记》的其他形象,比如玄奘正经得不近情,八戒懒惰得让人厌烦,沙僧木讷得呆头呆脑,唯独孙悟空却正直中不乏灵气,聪慧里透着狡猾,而且绝不言败、一往无前,这种复杂而饱满的个性,使它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了。

    想想我们的图书、电影、游戏、动画片,有多少是关于猴的,尤其是孙悟空,衍生出了多少丰富的解读与阐释。猴的形象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可以寄托丰富无限的诠释意义。十二生肖里,怕是没有哪一个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可以和猴相比了。想想那么多被我们所铭记的文化形象,恰恰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实丰富。

    作为生肖形象的猴,在个性中包含了丰富的多面性,也具备向善、升华的可塑性。由此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老百姓往往喜闻乐见。譬如古代画像中以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民间传说中也有“水中捞月”的猴子,以及当代韩美林画的“水墨猴”等。唯有在与人的相似中显出其可爱,才会让读者、观众与之心生亲近,产生共鸣。

(选自2016年3月19日《光明日报》,略删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慧眼识英才

    在“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又向新的目标迈进——载人航天。钱学森又一次发挥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在载人飞船工程立项之后,谁来挂帅?

    在航天工程上,我们有众多的专家、院士,然而,这些专家、院士们都已经上了年纪。要实行庞大、艰难的载人航天工程,应当由年富力强的人来挂帅。

    钱学森举荐了王永志。

    由于钱学森的举荐,王永志在1986年担任“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研究组组长。

    王永志给钱学森留下深刻印象,是在1964年6月下旬,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东  风二号”即将发射的时候。

    “东风二号”导弹是一枚‘中近程火箭。当时,地处沙漠的酒泉发射基地的气温骤升,甚至高达四十多摄氏度。气温上升之后,火箭推进剂的体积就会膨胀,而且气化严重,燃料贮箱内所能容纳的火箭推进剂就会减少,导弹就达不到预定的射程,打不到预定的目标。

    要加大火箭的推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火箭推进剂。但是燃料贮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火箭推进剂。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虽然专家们谈了不少补救方案,但是都不合适。于是指挥部召开扩大会议,听取意见。32岁的中尉军官王永志也被“扩大”进了会议。

    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前往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起初攻读飞机设计,后来改学导弹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王永志在会上听到的都是如何增加火箭推进剂的方案,他站起来发表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主张应该卸出一些燃料,减少了导弹的重量,才能提高推力,加大射程。我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王永志的意见,遭到了众人的反对。火箭不能命中目标明明是推进剂不够,怎么可以再往外卸掉推进剂呢?于是,没有人理睬他的不同于众的建议。

    王永志知道钱学森正在酒泉基地坐镇指挥,便鼓起勇气敲开了钱学森的门。钱学森到底是高人,他仔细倾听这个小伙子的意见,说“有道理”。钱学森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东风二号”导弹在卸下600公斤燃料之后发射,果真提高了射程,命中了目标。

    在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弹的时候,钱学森建议:“第二代战略导弹让第二代人挂帅,让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

    1992年当载人航天立项上马,钱学森又一次推荐王永志担当重任。

    果真,王永志不负钱学森的期望,领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后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曾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王永志则深情回忆说,每次重大发射,钱学森都亲临现场坐镇,决策重大技术问题:“1966年2月下旬,戈壁滩正是最冷的时候,我在发射场远远地看到钱老走过来,赶忙迎上去,只见他就穿了一件单薄的呢子大衣。他想问我任务准备得怎么样了,可一句话没有说完,就被寒风呛回去了。”

    王永志还回忆, “钱老经常说:‘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钱老强调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

     2005年3月29日,已经94岁高龄的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钱学森指出:“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正是因为钱学森一手提拔许许多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了许许多多“钱学森”,才有了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

(摘编自叶永烈《钱学森传》)

相关链接

①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      选自《呼唤新时代的大师——钱学森遗言》

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在钱老的身上,我们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他所获得的成就,是由他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境界决定的。一切为了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信念,让钱学森拥有广阔的胸襟,使他的思想,能轻松地超越私利所设下的藩篱。   

选自《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