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发现,虽然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材料二)
图l《厚度决定高度》(上图中也是这六个字) 如图《阅读成就梦想》
(材料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
(材料四)针对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的现象,专家们各抒己见:
徐升国(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于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 |
B.由“某中学学生阅读调查表”可以看出,近年来这所学校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并且喜欢纸质阅读和喜欢数字化阅读的学生人数同步大幅增长。 |
C.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 |
D.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