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 How do you find Mr Li’s lecture?
--- Good indeed. It_______ many problems we have come across in our study.

A:say

B:talk

C:cover

D:refer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2 09:3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3

不经风雨不见彩虹,正是穿插于其中的挫折与坎坷,才使人感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五彩缤纷。

请以“感悟挫折”为题,在班里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请你来担任策划人,你能出色完成任务吗?

我的活动设计方案:

(1)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活动准备:搜集中外名人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而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或者名言警句,也可以调查了解身边的朋友、亲人历经生活的磨砺取得事业成功的典范。以“感悟挫折”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演讲稿。

①典型事例有(至少 2 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名言警句(至少 3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演讲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布置活动要求。参加活动人员分小组进行预选,分六个小组,每组推选两名优秀代表进行演讲比赛,聘请语文教师、思想品德教师六至八人组成评委,参赛成员设一、二、三等奖。

(4)确定活动时间及地点以及参赛顺序等具体事项,活动完成要有小结,老师或参赛同学都可作总结发言。

我的感受:

(5)通过活动,我最大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行动:

(6)我就从面对眼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挫折开始。

(7)战胜挫折后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①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吧!”

    ②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③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④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⑤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⑥“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⑦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⑧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⑨“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⑩“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⑪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⑫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⑬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