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近视眼的缺陷”.他们用蜡烛代表眼睛观察的物体,用凸透镜代表眼球的晶状体,用光屏代表视网膜.为判断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物体成的像在视网膜前还是视网膜后,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

先不给凸透镜戴眼镜,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然后给凸透镜戴上眼镜,移动光屏,再次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比较两次像距的大小.

实验时,要注意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下表是小明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

小组同学通过分析认为,第____次数据是无效的,原因是____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v1____(>/=/<)v2,所以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____(远离/靠近)晶状体.那么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前/后)方.

小华进一步思考后提出另一实验方案:

先给凸透镜戴上眼镜,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然后取下眼镜,再让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比较两次像距的大小.

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案____(可行/不可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20 10:16: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间,4,眼睛不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像,<,远离,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