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其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故宫有“太和殿”;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讲究“琴瑟和谐”等。古籍中也对“和”有很多阐述。例如:《尚书·尧典》记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论语·子路》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

材料二: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解决了家人与邻居因围墙而起的纷争,两家互相忍让,各自把围墙退后三尺,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

材料三: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对“和”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9-08-06 03:4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