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 两球的动量均为6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 球的动量增量为4kg•m/s,则( )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如图所示,一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 增加,温度升高的。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某次作战计划中指出:“本战区为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并有利于全局之持久作战起见,务就现已形成之包围态势,(对敌)运用优势兵力断绝其联系。”在该作战计划指引下国民政府发起了(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摘自《苏联史》材料2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摘自《列宁选集》材料3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4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摘自《列宁全集》回答:(1)材料1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3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4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