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ABC中,∠A:∠B:∠C=1:2:3,最小边BC=5cm,最长边AB的长是( )
材料一:2017年9月1日,在广泛听取民意、调查民情的基础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这部法律对国歌奏唱方式、国歌使用、国歌传承等作出明确规范,将激励所有中国人民唱响、唱好这首最庄严、最神圣的巍巍大国之歌。该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材料二:国歌是宪法确立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国歌就是最好最生动的爱国教材,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尊重国家标志和象征可以唤起中华民族情感深处的国家情怀,珍视国家统一和团结,激励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之下公民共同的家国意识,团结一致。
某校九年级(3)班准备举办“为国歌立法、培植爱国情感”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问题:
甲、乙、丙3人从图书馆各借了一本书,他们相约在每个星期天相互交换读完的书.经过数次交换后,他们都读完了这3本书.若乙读的第三本书是丙读的第二本书,则乙读的第一本书是甲读的( )
①既坚持参与,又防范风险
②既引进外资,又有所选择
③立足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实力
④站在务实合作新起点上,不断提升改革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