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甲酸和甲醛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甲醛
B:向CH3CH2Br中滴入AgNO3溶液以检验溴元素
C: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用苯能萃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
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别CH3OCH3和CH3CH2OH
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
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九年级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挥师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象形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准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追,迫极而进,进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