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方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衙门原函》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 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怎么样的主张?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3)材料三对比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对李鸿章的行动进行评价
(1)李鸿章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器”、学技,郑观应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习制度
(2)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发达的国家都是运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须追赶世界潮流。
(3)没有变化。开始举办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但是 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