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①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是 ____
②唐朝时,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是____
③唐太宗时期的重臣宰相 ____ 和杜如晦被称为“房谋杜断”。
④书法家: ____ 和欧阳询是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
⑤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 ____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⑥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____
⑦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____
⑧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 ____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泰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津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申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驱动力减弱。因此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国家应做到( )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四有”公民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
③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④追求更高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下列哪项不是单细胞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