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月12日植树节到了,大家相约去植树,有人看到院子里有一棵枯死的古柏,就开始讨论这棵古柏挖掉之后要补种上一棵什么树呢?有人说种夹竹桃,这样它明年就能开花,马上就能看到花开;有人说种柏树,虽然我可能看不到它长大的样子;有人说,当年为什么就种了柏树,而没有种夹竹桃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6-25 07:47: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不可鼠目寸光

只有计划长远,不顾眼下的小利才能走得更长远,可持续发展。

有一位年轻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经常到敬老院陪老爷爷、老奶奶聊天。就像他去世的奶奶小时候逗他一样。过了半年,他的最要好的奶奶因心脏病过世了,令他惊讶的是这位老奶奶将她全部的财产都留给了他,因老奶奶没有子女,他一下子得到这么多钱有些不知所措。有人问他用这些钱干什么。他没有回答,别人劝他把工作辞了,买套大房子,天天去商场消费…他笑一笑走了。多年以后,全市最好的敬老院在一个慈善机构的帮助下落成了,落成典礼上该年

同类题4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

材料一:英国初等教育伴随着工人阶级的斗争而发展,为缓和阶级矛盾,英国给予了工人一些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新要求工人受到更多的教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与英国开展经济竞争,工人运动也日益激烈。187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进行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1876年教育法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1880年教育法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龄定为5-10岁。1891年教育法规定实施免费初等教育。1899年教育法又将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2岁。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材料二:自明治维新以来大为兴办小学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就学率不断上升。1873年小学就学率只有28.1%,1890年达到50%,到1905年达到96%。1919年以后均为99%。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足半个世纪就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材料三: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先驱人物。他创办了北京通艺学堂、上海复旦公学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他翻译了斯宾塞的《德育、智育、体育》-书,译名为《劝学论》。他是首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严复认为改良中国的社会,自强图存,保种保国,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就是要使国家三强:“血气体力之强、聪明智虑之强、德行仁义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