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一种解法:60÷ 35 =100(千米)答:已经行了100千米.
B:第二种解法:60÷(1- 35 )=150(千米)答:已经行了150千米.
C:第三种解法:60÷(1- 35 )-60=90(千米)答:已经行了90千米.
D:第四种解法:60÷(1- 35 )× 35 =90(千米)答:已经行了90千米.
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
①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各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材料一 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1912年)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
——《孙中山全集》第2卷
材料三 1919年孙博士已经系统地制定了他的发展中国经济计划的包罗万象的大纲。这个大纲要求:铁路十万英里和碎石路一百万英里;修浚现有运河和开挖新的运河;一个规模巨大的治河工程;开辟商港……具备公用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四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