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那年我12岁,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骗了感情,整日里精神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跑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款,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姐姐遭遇情感变故后,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拉紧窗帘,整天不出来。母亲担心姐姐闷坏了身子,变着法儿的想让姐姐走出忧郁的囚笼。

    ⑦母亲为姐姐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去喊姐姐吃饭,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母亲实在逼急了,闯进姐姐的屋子,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

    ⑧满地都是撕碎的纸片,母亲知道那是负心人曾经写给姐姐的誓言。母亲把它们扫起来,扔进垃圾桶。

    ⑨“你还那么小,难免会遇到不好的人。这有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难不成你就把自己困在这黑屋子里,一辈子不出去了吗?”母亲轻语安慰,“丫头,你看,那月亮还有缺有圆呢,何况是人。以后你就知道了,你这点儿小事儿呀,咋说呢,喏,看见窗外炉子上那大锅菜了吧,它就像那大锅菜里的一头大瓣儿蒜,菜都算不上,就是借点味儿。”

    ⑩许是母亲的比喻生动,姐姐竟挤了一个笑窝出来,继而嚎啕,母亲把她拥在怀里,“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咱不能闷着,你看月亮多好看,你怎么舍得不去瞅上两眼呢!”

    ⑪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

    ⑫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⑬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个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⑭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⑮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了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⑯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⑰跟着月亮走吧。

    ⑱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暖心,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⑲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选自《博爱》2016年第9期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2-28 04:47: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把自己当成普通老百姓的不乏其人。请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普通的人,伟大的心

    我的家住在西郊一个叫挂甲屯的幽静的小村,离我的住宅不远有一处荒废了多年的吴家花园。1959年下半年,吴家花园搬来了一个新住户。不久,人们就常常看到一位老人背着双手在村街的土路上沉思漫步。后来,也不知谁走露了“风声”,小村子里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个新住户就是被罢了官的彭老总。从此,村里的老年人都亲切地喊他“老头子”,孩子们则尊敬地称他“彭爷爷”。

    一天黄昏,我和母亲在院子里乘凉,彭老总精神爽逸地来到我家。他穿一身染成了黑色的旧军服,脚上一双旧布军鞋,是再普通不过了。他和蔼可亲地询问我母亲的年龄,母亲告诉了他,他爽朗地笑着说:“你比我大两岁,你是我的老姐姐。”从此,他便一直喊我母亲“老姐姐”,我的母亲也乐意地认下了这个找上门来的“弟弟”。后来,他便常常到村里一些人家去串门,询问人们的生活、队里的生产,拉家常,问疾苦,亲亲热热,无间无隔。谁也不相信终日生活在他们身边的这位如此平易近人的老人,竟是当年威震敌胆、横扫千军的元帅。

    有一回,他在街上碰见了我,问我是否读过《马克思传》这本书,说这是一本好书,要我认真读一读。他还很有兴味地跟我讲起了马克思怎样为共产主义奋斗了一生。末了,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老想着自己,为自己活着,那他活着就是没有意义的。”从他那自言自语的神态中,我感到他并不是专门讲给我听的,倒像是他内心的严格的自励。

    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我结婚那天,彭老总来我家串门。一进门就嗔怪起我的母亲来,说这样的大事为什么不告诉他。看他那认真的样子,倒真像是我家的一位至亲。他坐了坐,说了些祝福我们的话就走了。不一会,就派人给我们送来了礼物:一套玻璃酒杯和一幅仿制明代唐寅的《听涛图》织锦画。那酒杯一共六只,装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六只杯子,六种颜色,六种花纹,透过那不同的色泽,看到里边仿佛永远装满了美酒。那幅画画的是一个老人孤独地坐在松林峡谷中,无限神往地听那松涛,听那山溪的流淌。画上的情景常常引起我对眼前这位老人当时境况的联想,特别是题画的那首诗,更让我体察到了彭老总内心的高洁:“参天松色千年志,坐听涛声到黄昏。”这正是彭老总一生的写照。他那身躯正像青松一样伟岸,革命意志正像青松一样葱翠!正是他,一生置自己于人民之中,他的心音永远和人民群众的心声交响着。

    每逢佳节,我们全家拿出我冒着很大风险珍藏下来的酒杯,斟满芬芳的美酒,一起深情地怀念着:一个普通的人,一颗伟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