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village?

A:No, there aren't .

B:No, there isn't.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2-22 08:0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1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轻点关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的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呢?”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的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地,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鞠了一个躬,半晌,头也没有抬起来。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 。”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努力学习的意义

吕不同

    ①三年前,没上过一天学的外公,被肺心病折磨了八年后,自己在医院里拨掉鼻管,不理在床边跪成一排的三个舅舅的哀求,强行要求出院。

    ②救护车把他送回家后,他坐在自己亲手做的那张帆布椅上,平静地交代完后事,把我叫到身旁说,不同,这个肺心病到底是什么病啊?好几年了,也没搞明白。

    ③我摸出手机搜了一下肺心病,告诉他这病的全名叫什么,有哪些症状。我每说一个症状,他就嘿嘿笑着说,对对对,一点都没错。

    ④我念完后,他又问,那这病最后把人“弄死”是因为什么?

    ⑤我闻言鼻子一酸,不忍再念。

    ⑥外公看着我说,孩子,念啊,这有什么关系。

    ⑦我犹豫了一会说,多器官衰竭。

    ⑧外公闻言点了点头,喃喃说了句,听起来好像很厉害。

    ⑨沉默了一会,他眯着眼睛看了看对门门框上贴的春联对我说,你们年轻人现在还写对联么?

    ⑩我点点头说,也有人写。

    ⑪外公扭头看我一眼,伸手叫我把他扶起来,然后叫外婆拿来眼镜和纸笔。一屋子人见状围了上来,还有人连忙搬来一张小桌子。

    ⑫外公没有理会他们,戴上眼镜弓着背,把本子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颤抖着手,一笔一划写了一副对联——

阴阳两隔哀思能抵

人间疾苦天府可消

    ⑬我看了后说,外公,这好像是……葬礼上才会用的。

    ⑭外公取掉眼镜笑着说,对啊,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挽联。

    ⑮一屋子人传阅这副对联时,外公又对我说,你看这个“消”字是用三点水的好还是用金字旁的“销”好?

    ⑯我还没说话,他突然兴奋起来,叫外婆帮他把那本已经翻烂的新华字典拿来。

    ⑰拿到字典后,他先是用力地咳嗽了一下,然后扶了扶眼镜,右手食指在舌头上沾了点口水,一页一页地翻开字典,郑重的样子像一个第一次查字典的小学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⑱他查了十分钟。查到结果后他把纸拿回去,在“消”字上打了个叉,在旁边写了个“销”字。写完后,他端详了一会,然后笑着说,嗯,这就对了。

    ⑲半小时后,他坐不住了躺到了床上。

    ⑳一个小时后,他喝了一小碗粥。

    两个小时后,他开始胡言乱语。

    四个小时后,说了几个简单的音节后,他的嘴轻轻合上,脑袋微歪,安详离世。享年八十一岁。

    我其实不知道努力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只是那天我看着行将就木的外公坐在灰暗的光线下,弓着背,眯着眼,像完成一个仪式一样,虔诚地去搞清楚两个汉字之间的区别时,我忘记了悲伤,忘记了去想如何在他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去取悦他、安抚他。我只觉得全身的毛孔豁然张开,心里暖流涌动。

    那一刻我没觉得他是我的亲人、我的长辈,我只庆幸自己能看到一个面对死亡毫无畏惧、毫无恐慌,在人生的终点还充满求知欲的生命。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努力学习,但至少此时此刻,我还对未知的一切有着充足的兴趣,对那些不顾一切去探寻未知的人充满敬意和向往。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都不可能参透生死和永恒,但终归,我还是想多知道一点,多看一点,把世事里灰色区域的面积尽量多挤压一点,使之变得黑白分明,是非可见。

    如果死亡是一面镜子,那我希望有朝一日,在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我也能够像外公一样,不羞不愧,不怨不恼。

(选自2016.23《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