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180

B:200

C:220

D:240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6-19 12:5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在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中,以洪涝和干旱的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今年我国江淮流域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平均降水量(251毫米)比常年同期(203毫米)偏多23%,特别是暴雨多、强度大,而水利又常年失修、城市排水不畅,致使江淮流域多地内涝、“城市看海”现象多发。但因降水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像98年那样的流域性大洪水,***在视察武汉时说:当前不少城市出现“看海”,这既有降雨集中的因素,也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防汛抗洪基础在“防”,关键在“抗”,核心在“人”。

材料二: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也是同大自然不断斗争的历史。大禹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堵为疏取得了成功。还有西门豹、李冰、郭守敬等人的治水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至今仍值得借鉴。中华民族还在长久与洪水的斗争中形成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以98抗洪为代表的“抗洪精神”;同时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们对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更加及时、准确;对灾害发生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在唐山参加抗震40周年纪念活动时说:我们开展的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启示我们:只要紧紧依靠***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就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回答下列问题:

同类题5

阅读《母亲的心》,完成小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