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人会死吗?人既然要死,那活着有啥意义呢?”从去年年底开始,湖南株洲七岁的倩倩(化名)就一直缠着妈妈问这样一个“深奥”的难题。近日,她妈妈以“千千妈妈”的网名在网上发帖求助,因为实在“无法给女儿一个恰当的解释和答案”。

       相信“千千妈妈”的遭遇很多人都经历过。当孩子一个劲儿地追问我们“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啥意义”等问题的时候,说明孩子的生命主体意识在悄悄觉醒,已经开始正视生命、思考生命,而此时正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契机。联想起近年来屡见报端的校园伤人和自杀事件,对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来说,生命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生命教育本该是贯穿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不仅早就纳入中小学课程,而且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比如,在瑞典,老师会一边让孩子们轻抚孕妇凸起的腹部,一边给他们介绍胎儿的孕育过程,讲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解释生命的来之不易,引发孩子们思考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还有一些国家的孩子,每学期要有一天戴毛玻璃眼镜在学校体验盲人看不见的感觉,还有一天戴耳塞体验聋人听不见的痛苦。这样做,不仅让孩子深切体会到两个感官之于生命的重要,更让他们感同身受地理解残疾人的处境,培育对生命的敬重和呵护。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在学生伤人或自杀诸多事实面前,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及面对困难的勇气不够,看问题容易绝对偏激;他们敏于思索却不肯轻易表露,有独到的见解但不愿开口,想接受指导又不愿虚心求教,内心时时矛盾常常纠结,甚至出现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一旦遇到挫折打击,他们往往难以承受,于是就会发生一些遗憾的事,甚至产生一个个悲剧。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缺失的结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倡生命教育,不仅是人类本身的重大话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探究,其目的不单单在于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本质,更是为了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感悟生活中的美好,追求人生的幸福。

﹣﹣2013年4月10日《湘潭日报》(有删改)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0 03:4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