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某种雌雄异株(XY型)的二倍体高等植物,控制株色(A、a)和叶形(B、b)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植株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雌雄配子成活率极低且相等,缺失一对常染色体的植株不能成活.现有都缺失1条常染色体的纯合植株杂交.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

(1)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 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 .

(2)子一代中极少数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 ,理论上绿色宽叶和绿色窄叶植株的数量比为____ ,这两种植株中是否存在染色体缺失的个体?____ 

(3)若上图亲本中只有一方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请利用上图杂交实验作出正确的判断.

若子代____ ,则亲本中雌性植株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

若子代____,则亲本中雄性植株缺失了一条常染色体.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29 11:0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X,AXbXb\u548caXBY,aXBXb\u548caXbY,1\uff1a1,\u5b58\u5728,\u96cc\u96c4\u4e2a\u4f53\u90fd\u542b\u6709\u7eff\u8272\u690d\u682a\u548c\u6781\u5c11\u6570\u7d2b\u8272\u690d\u682a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的语言

    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别的动物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另外两条腿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我们看了都非常佩服。后来知道这两句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叫“鹦鹉学舌”)。只有人们的说话是从具体情况(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一变。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实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诉之于听觉。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成,声音则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受阻碍。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打手势或者画画儿要用手,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说话用嘴,可以一边儿说话,一边儿劳动。论快慢,打手势赶不上说话,画画儿更不用说。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总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