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四是古代某朝代人,他在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他穿的衣服面料有麻布、丝绸、棉布等;他平时的主食是以米饭为主,多食鱼肉;他出行的交通工具有轿子、马车和小船;经常到瓦舍里面去看傀儡戏。请问赵老四最早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是( )
A:南宋、南方、官员
B:南宋、北方、官员
C:北宋、北方、百姓
D:北宋、南方、百姓
请认真观察骨、关节和骨骼肌关系图(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资料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辛弃疾的《西江月》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色.
【资料二】岳阳市总面积约15019平方公里,水面积451.68万亩,水田391.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36.4%,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资料三】岳阳市拥有洞庭湖60%的水域面积,鱼类资源丰富.每年在3月初开始有约110天左右的禁渔期.每年向湖区投放大量人工培育的多种鱼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一事极为赞赏。下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设置学校官。从此,主持地方的官吏,渐次重视设置学官。
材料二:汉代地方政府中从事教育的官员,称郡国文学,文学是地方学术官,除作为地方长官的学术顾问外,在建立起地方官学之处,文学还负责进行教学活动,并向上司荐举“通明经术者”,推广教化等。汉元帝时开始在各郡国设置五经百石卒史,是为地方学官立品佚之始。文学的“百石”之俸禄虽低,但其地位要比同品佚的其他地方属官高。
材料三:汉代各地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一些发达的郡国学也仿效太学分经立官,进行专经教授。授经目的在于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术饰吏事”的统治策略。郡国学还是地方实施教化的得力工具。它不仅教授生徒,而且面向社会推广教化,移风易俗。郡国学经常通过“乡饮酒”“乡射”等传统典礼活动,向百姓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达到“教化万民”的目的。
——以上材料皆引自《汉代的太学和地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