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区之间的( )
A:气压差异
B:地形差异
C:温度差异
D:人类活动差异
加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交____ ____
并____ ____
包____ ____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练习题:
彗星主要是由冰构成的──水(H2O)冰,还有少量的甲烷(CH4)冰和一些氨(NH3)冰。在撞击地球的大气层时,一个中等大小的彗星碎片会产生一个白炽的火球和一种巨大的冲击波。火球会烧毁树木,冲击波会扫平森林,它的声音还会波及全球。但是这样的彗星不太可能在地上撞出一个环形山。彗星上的冰块在进人大气层的时候全部融化了,因此不会幽灵般地出现,这种现象令人不安地向人们关于宇宙是万古不变、井然有序这一观念进行挑战。如果那条天天随着星星起落的壮丽的乳白色光带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在那里,与人间世事毫无关系,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出现了这样的观点:彗星是灾难的预兆,是神谴的预兆──它们预示了帝王的终日,王国的崩溃。对于彗星,巴比伦人认为是天髯,希腊人认为是垂发,阿拉伯人认为是燃烧的剑。在托勒密时代,人们根据彗星的形状把它们分类为“梁”、“喇叭”。“坛子”等。托勒密认为彗星给人类带来战争、炎热的气候和“动乱”。中世纪的一些彗星图看上去像未探明的飞行的十字架。一个名叫安德烈亚斯·西利奇厄斯的马格迪堡路德教主管人(即主教),在157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彗星的科学启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他说彗星是“人类罪恶的浓烟,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升腾,它在上帝面前丑态百出、胆战心惊,逐渐地由浓烟形成长着卷发梳着辫子的彗星,最后被天国最高法官的怒火烧着了”。但是另一些人反驳说,如果彗星是罪恶的浓烟的话,天空势必乌烟滚滚。
──选自《宇宙的边疆》(第四章)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小蔻喜欢看电视并把看到的新闻大事整理好后发表在自己QQ空间日志里,让我们摘录两则,共同分享。
日志一: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疆、西藏自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日志二: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和马英九进行历史性会面,***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