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m, I'm hungry. May I have some ____________?
——Of course. But don't eat too much.
A:bread
B:noodle
C:dumpling
D:hamburger
《论语》里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你认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品缺憾之美,悟人生真谛 瑕 之 美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 A 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④ B 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⑤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7年之所以成为至关重要一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战争开始的最初两年,美国致力于解决经济不景气问题,数以千计的企业破产,失业率达到15%。经济的复苏依赖于战争物资的出售,尤其是英国对军需品的购买。由于美国公司向协约国出售了大量的供给品,坚持中立看起来是虚伪的。随着战争的继续,协约国向美国银行大量借款,也使一些美国人相信协约国的胜利将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到1917年春,协约国已经穷尽了他们偿还美国提供的供应。因此,协约国取胜及偿还战争借款的能力只有通过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实现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只有时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
——埃德蒙·伯克(英国近代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