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刘明准备在今年暑假到法国巴黎旅游,他可以观赏到如下的人文风光(   )


A: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

B:圣索非亚大教堂、凡尔赛官

C: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D:高架引水桥、圆形大剧场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06 07:4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走进神农架

杨璐

      ①7月30日,万里无云,烈日当空。从宜昌过来,我们的旅游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爬行,夜幕降临时来到神农架的木鱼镇。

      ②第二天,电瓶车把我们送到板壁岩,迎面呈现的是一片石林景观。沿着石阶行进,时见怪石突兀而起,造型各异,有的似神龟戏雾栩栩如生,有的恰如玉兔弄金蛇妙不可言;有的远看万马奔腾,近则群猴闹宫;有的仰望如天女散花,俯视则金鸡报晓。渐入深处,石阶带碧曲径通幽,石峡窄小破壁凌空,石洞清凉寒气袭人,据说这里还是野人出没的地方,经常发现野人的毛发和粪便,这让天雕神琢的胜景增添了神奇神秘的色彩。

      ③人随车走,山随云飘,不觉间来到了神农顶。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华中第一峰。眼前一派春天的景象,云雾飘浮,岩石裸露,箭竹丛生,冷杉林立,草甸披绿,野花缀红。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神农顶”三个大字,游客们纷纷合影留念。登高望远,峰浮路转,凉风拂面,神爽心驰,不胜飘飘欲仙。“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我不知道这是哪位诗人写的,但它却是神农顶的真实写照。

      ④站在高处,向下瞭望神农谷,谷口植被葱郁,谷涧幽深神秘,石林丛生,如柱如笋,云雾变化莫测,峰峦鬼斧神工,难怪有“进山不到神农谷,等于没到神农架”之说。近观青云梯,怪石嶙峋罗列,纹理斑驳陆离,峰顶林疏草莽。我登青云梯似乎再现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景象。游客们或许也有登天成仙的体验,实现平步青云的满足感。

      ⑤渐次来到神秘的金猴岭。沿着陡峭的石级而下,只见原始森林茂密,箭竹如海,藤葛攀挂,叠瀑飞泻,廊桥曲折,流水潺潺,风随云影绿上树,苔没荒径人听泉。大家在饱览自然风光时,也走进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的活动世界,这里山势平缓,气候清凉,金丝猴在松枝上翻腾跳跃,小猕猴在竹林间栖歇休闲,凛冽的清泉在圆滑卵石上流淌,好奇的游客在威尔逊桥上探寻,专业的摄影师在金猴瀑布边拍照,林荫下朴素的山民在吆喝着各种香甜可口的瓜果,还有浓浓地方特色品种繁多的糕点,不时让穿行的游客品尝。

      ⑥最后一站便是神农坛。漫步走进神农祭坛,整个景区青山环抱,美丽幽静,情形肃穆,场面恢宏。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躯,双目微闭,洞察秋毫,似在思索宇宙,谋划苍生。两边二十四节气的彩旗祈祷天下风调雨顺,各种图腾展现了神农氏的伟绩丰功。游客们或点烛烧香,或双膝跪拜,或击鼓敲钟,或行走阴阳五金,既表达了对华夏始祖的无限尊敬,又寄托了炎黄子孙的无限追恋。

      ⑦神农架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神农架之旅是一段镌刻幸福人生的美丽际遇,神农架风景秀丽与永不停歇的视角转换,时时处处让我沐浴在森林的清新与芬芳的空气中,感悟“万物有我,我为万物”的境界。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