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07 03:5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题目。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⑤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⑥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⑦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选自《半月选读》)

同类题4

享读书妙趣

【材料一】

    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财主李富贵赞助了资金,就要给亭子取名﹣﹣富贵亭。李渔觉得不好,阻拦道:“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你有更好的名字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名字了——( A )。”

    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 B。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选自《于丹趣品人生》)

【材料二】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的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

    非湘水净你,是C/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

(选自余光中《漂给屈原》)

【材料三】

    甲:《水壶传》我也爱看。 甲:和祝英台嘛!

    乙:《水壶传》您都看过呀?乙:梁山伯跟祝英台是另一个故事!

    甲:一百零八个大水壶嘛!甲:你刚才说的梁山……

    乙:哎哟,这得多大一个锅炉房啊!乙:水泊梁山。

    甲:人都是英雄好汉,什么锅炉房?甲:宋江有吧?

    乙:英雄好汉有叫水壶的吗?乙:对对对!

    甲:有那本书啊!甲:扈三娘?

    乙:《                       》.

    乙:有!

    甲:《                    》?

    甲:化蝶了嘛!

    乙:梁山泊

    乙:哎呀!

(选自相声《满腹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