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选自《呐喊》。

B:《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是美国的欧·亨利,他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C:《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宋代的苏洵,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首创豪放词。

D:《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德国的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是俄国的肖霍洛夫,他们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1 11:09: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5

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