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2011年11月3 H 1时36分,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的是

A:萤火一号探测器

B:萤火二号探测器

C:嫦娥二号飞船

D:神舟八号飞船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4 05:11: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饶的青藏高原

    祖国的青藏高原山河壮丽,资源丰饶,是个可爱的地方。

    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甘肃、四川及新疆三省(自治区)的一部分。面积约22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那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

    _______不下雨,不下雪,那里的天空_______是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磨得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高原上_______有许多高山,_______有许多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湖的近处是墨绿色的丛林,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山峰。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高原上有许多森林资源。据估计,光是东部波密这个地方的森林就有55万多亩。大树很多,有的树直径有3米多,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的独木舟,可载三四十个人。

    不仅如此,青藏高原还有许多特产。有猞猁皮、永獭皮等珍贵的毛皮,有鹿脯、熊掌等稀有的美食,还有雪莲等名贵的药材。

    青藏高原的矿产也非常丰富。根据初步调查,已经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煤、铁、铅、硼砂、芒硝……

    青藏高原还有广阔的草原,牧草丰盛,适宜发展畜牧业。

    高原人民乘着“开发大西北”的东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奋发图强。青藏高原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演员生涯

梁晓声

    父亲去世已经十二年了。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大概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父亲从来不做自己胜任不了之事。

    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

    “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七十四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卖菜的……

    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

    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

    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①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分明地,他唯恐使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这些群众演员,在这一点上,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一些个“群众”、一些个中国人。

    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

    那两年内,父亲和我一块儿睡在办公室。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我被雷声惊醒,听见黑暗之中父亲叹了口气,说:“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他就怕这几天下雨……”  

    父亲不论在哪一个剧组当群众演员,都一概地称导演为“我们导演”。从这种称谓中我听得出来,他是把他自己——一个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演员,与一位导演之间联得太紧密了。

    而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实实在在是很犯不上的。

    我嘟哝地说:“爸,你替他操这份心干吗?睡吧睡吧!”

    “有你这么说话的吗?”父亲教训我道,“全厂两千来人,等着这一部电影早拍完,才好发工资,发奖金!你不明白?你一点不关心?”倒好像,他就是北影的一员。甚至倒好像,他就是北影的厂长……

    天亮后,父亲东找西找。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他自言自语:“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要发急吗?”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

    父亲还在朝鲜选景于中国的一个什么影片中担当过群众演员。那位朝鲜导演对父亲表示了很大的谢意,并单独同父亲合影留念。

    那一天父亲特别高兴,对我说:“我们中国的古人,主张干什么事都认真。要当群众演员,咱们就认认真真地当群众演员。咱们这样的中国人,外国人能不看重你吗?”

    父亲参演过的电影,我说得出片名的,仅仅三部。父亲所“演”,不过就是些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父亲的确是一位极认真、极投入的群众演员——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都这么说……

    在我写这篇文字之间,又有人打来了电话—— 

    “我们想请你父亲演个群众角色啊!”

    “这……我父亲已经去世了……”

    “去世了?……对不起……”

    ②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对方的歉意。

    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父亲曾是一个认真的群众演员。或者说,父亲是一个“本色”的群众演员。

    就表演艺术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