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常食有补血养气安神等良好功效,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②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已知角α是第三象限角,则-α的终边在( )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提示: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也可以提取2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答题。)
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
此时期著名的建筑有____ 、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