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2015•南宁)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要加入其他试剂才能鉴别出来的是( )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功,备极一时之盛。”材料二1895年,京师城门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孝钦皇太后”指谁?甲午年指哪一年?这段话描述了什么事情?(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分别指何事?(3)你认为“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割地求和”这件事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 .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 ;若有6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____ .
(3)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 ,D:____ .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