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l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圆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圆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圆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圆。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褒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