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5题。


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

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变色龙通过变色吸引同伴,吓退情敌、迷惑捕猎者的原理着迷。

②今天,科研人员宣布他们揭开了变色龙变色的秘密,而这一发现让他们大为震惊。

③科研人员发现,变色龙不是通过色素来改变颜色的,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④日内瓦大学的生物学家米歇尔·米林科维奇说:“我们十分惊讶,人们曾认为它们是通过色素来变色的,但真正的原理完全不同。”

⑤雄性变色龙变色,可以让自己的外表更加华丽,以吸引异性、吓退情敌;或是让自己的外表更加不起眼,从而躲过捕食者。

⑥大多数其他种类的变色动物通过黑色素在载黑素细胞内聚集和发散来调整颜色的明暗程度,它们改变的是颜色的亮度而不是色调。   

⑦研究团队称,此前人们也一直用该原理解释变色龙的变色过程。但这个说法,现在被证明是错误的。

⑨对变色龙皮肤的分析显示,变色龙的变色是由透明的被称为“光子晶体”的纳米物质控制的,光子晶体位于虹细胞层,在变色龙的色素细胞之下。

⑨日内瓦大学在一份报告中说,变色龙可通过“调节”虹细胞内的纳米晶体结构来改变光线的折射。“当变色龙状态平静时,纳米晶体呈密集网状分布,折射出蓝光。而当变色龙兴奋时,纳米晶体结构会变得松散,因此折射的光线呈黄色或红色等其他颜色。

⑩他们发现变色龙还有更深一层的虹细胞.这些细胞包括“体积更大、更不规律”的晶体,可折射强光,实质上是一层智能隔热板。

⑪研究团队说:“虹细胞呈两层分布是进化的新特点。这令变色龙可以迅速在有效保护色和鲜艳颜色间转换,同时提供被动热防护。”其他爬行动物体内只有一种无法变色的虹细胞。

    (选自2015年3月12日《参考消息》)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15 12:0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①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②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③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文件提出: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